事实证明,这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切都在那里(事实证明,这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切都在那里英语)

2017年度评选颁奖典礼揭晓2018年商贸展览市场最大亮点()年终总结

自从苹果进入Micro-LED显示领域以来,时不时就会有关于这项技术先进性的“炒作”。然而5月底,友达光电却传来不好的消息。

事实证明,这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切都在那里(事实证明,这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切都在那里英语)

据DIGITIMES和AUO报道,Micro目前没有具体的路线图或量产计划。这往往表明,业界对“没有时间表”的看法是“可能”发生三到五年。友达的这一表态无疑远未达到业界预期的Micro LED早期突破。尤其是在(友达)刚刚在micro-LED技术取得新成果的情况下,这种说法更有意义。

在5月下旬举行的2018 SID显示周上,友达展示了采用LTPS-TFT背板的8英寸micro-LED显示器原型。该产品采用30微米Micro LED晶体,分辨率密度为169PPI。该产品几乎是Micro LED行业展现出的最高技术水平之一。

友达的技术突破与“无量产计划”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这让很多业内人士对Micro-LED的未来感到担忧。

对于友达的新表态,笔者认为无论是过度乐观还是过度悲观的态度都不符合微电子发展的现实。事实上,micro-LED技术显示应用有多达五种不同类型,每种类型的难度级别和市场进程也截然不同。

首先,第一类是友达在SID Display Week 2018上展示的中小尺寸显示应用:目标市场是手机屏幕,竞争技术是柔性OLED显示器。对于这种应用,Micro-LED必须实现400PPI以上的分辨率、柔性屏幕、巨大的产量规模和经济性。随着市场的繁荣,“市场竞争”成为可能。友达所谓的“无时间表”主要是针对这一市场的产品。

其次,micro-LED也将用于更小的屏幕。例如,显示。未来该领域的主要竞争技术是硅基OLED。其核心技术特点是更高的PPI,甚至高达2000PPI,实现理想的近眼显示效果。显然,Micro LED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还达不到标准,不可能实现量产。

第三,micro-LED还可以用于更大的显示设备,例如彩色电视。在如此大规模的应用中,micro LED的PPI像素密度无法满足要求,现有技术完全能够胜任。然而,随着液晶电视向55-75英寸大尺寸发展以及OLED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Micro-LED的成本和经济性是彩电领域的“大问题”。

第四,微型发光二极管可应用于工程显示市场。比如索尼2016年推出的黑晶就可以认为是符合Micro LED标准的产品。在大显示面积工程和大屏幕领域,Micro LED不需要与液晶和OLED直接竞争。因为背面的拼接显示屏无法避免屏幕缝隙。同时,工程市场对Micro-LED产出规模和经济性的要求较低。未来,小间距从桌面贴片过渡到Micro LED时代是公认的路线图。这方面已经处于“量产”状态,但LED晶体颗粒不是缩小到10-50微米,而是100-300微米。

第五,micro-LED技术还可用于LCD背光。台湾厂商已经推出基于该技术的电竞级高端产品。理论上,微源LCD系统渴望在色彩和HDR方面达到与OLED相当的效果。在背光市场,Micro LED技术也被称为mini LED:mini LED主要是指LED晶体尺寸、排列密度等技术指标更加宽松,有利于Micro LED的“量产”。

简而言之,Micro LED的应用领域有很大不同。 PPI指数范围从近眼VR的一到两千PPI到背光或工程大屏幕的几十PPI。技术难度上差距巨大。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环境,Micro想要实现“一次性全线量产突破”显然是不可能的。目前,背光源和工程大屏是Micro LED相关技术“起步低、落地快”的绿色利基市场。

全球Micro-LED显示技术阵营中,台湾阵营充电速度最快;苹果的吸引力最强。通过对整个显示产业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两大阵营有着“相似的利益”。

就苹果而言,由于三星的供应紧张,其长期以来一直无法采购OLED手机屏幕。三星独家的OLED屏幕是2010年至2017年三星手机最大的差异化因素。这也是苹果在2013-2014年回顾Micro LED后决定进入这一领域的直接原因,即需要突破“对手领域”手机屏幕上。当然,苹果的屏幕发力不仅以micro-LED为支点,在OLED屏幕上也与LG等公司有重大合作。

对于台湾显示器产业来说,在LCD时代取得了全球第二的“领先地位”。然而,近年来新增产能投资似乎一直“疲软”。在OLED和大尺寸LCD产品方面,已经被中国大陆超越。在此背景下,台湾展示了自己的产业链,希望通过打造技术壁垒较高的产品,即Micro-LED,实现“差异化发展和生存”,尽管它是小众产品。换言之,对于台湾面板产业及显示阵营来说,micro-LED并不是“最佳方案”,而是没有“竞争压力下的焦虑”的“无奈方案”——。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苹果的micro-LED和台湾的micro-LED都具备“突破工具”的特点。这一特征的另一个方面是,micro-LED并不是大众显示器市场的主流:当有能力购买它们时,更多的显示器巨头更愿意开发OLED和大型LCD。在后两个领域,仅中国大陆在过去三五年就投入了4000亿至5000亿元人民币。

上述观点的另一个体现是,在OLED、LCD方面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Micro,更加注重“工程显示”。例如,三星、LG已经围绕大屏项目全面布局了microLED和小间距LED显示屏。从这些方面来说,Micro LED并不是与OLED和LCD竞争,更多的是在OLED和LCD“做不好和做不好”的领域补充OLED和LCD。

2014-2017年以来,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增速超过60-80%。 2018年,仅国内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就预计将达到100亿元。随着智能社会、智能工业的发展,工程大屏显示未来的成长将会“更好”。

基于这样的市场认知,笔者认为Micro LED最好的出路在于工程大屏市场。在这个市场上,Micro LED并不需要高PPI指数——。高PPI是Micro LED显示技术的最大难点;同时,也可以告别OLED与LCD之间的“正面竞争”,这是Micro-LED技术最大的竞争。压力;即便如此,Micro LED在工程市场的应用也不需要太经济。如果每平方米成本能降低到35000元(对应液晶产品2000元),就可以大批量推广。

对于一项新的显示技术来说,其增长前景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因素。它还取决于竞争因素和市场承受能力因素。在工程市场,Micro LED固然不会发挥其固有的“极限性能”,但在“可行性”方面却具有竞争因素和市场承受能力因素。

后者就像台湾企业目前推出的Micro-LED(mini-LED)技术液晶背光显示产品一样:适当降低技术门槛,寻求市场可行性。但LCD背光市场毕竟不是一个“长期市场”。在LCD向OLED过渡的大趋势下,背光产品已经没有“战略未来”。微发光二极管在背光市场的应用只能作为短期策略、第一桶金、权宜之计,赢得进一步创新的机会。

换句话说,Micro LED无法避免在传统显示市场与OLED的正面竞争。凭借OLED先行者的投资、规模和成熟度优势,micro-LED阵营的未来并不乐观。相反,在全球工程大屏市场,Micro LED可以自发发展,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拥有更好的未来。

笔者认为,友达的上述分析一定是更详细的了解,这构成了“面对OLED与LCD microLED产品类型的竞争”、“技术研发”,但“没有量产时间表”。另一方面,2018年COB-LED大屏产品走在前列,Micro LED等更先进技术的推出恰逢其时:Micro LED将率先落地工程大屏领域。屏幕市场,前景广阔。

户外广告的14个专业名词是什么(户外广告的14个专业名词解释)
上一篇 2024-05-23 00:44:26
高速公路广告牌归哪管(高速公路上广告牌是哪个单位)
下一篇 2024-05-23 01:31: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