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led 量产(microled厂商)

2017年度评选仪式获奖者名单揭晓。 2018年商用显示市场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小间距LED显示屏()年终总结

自从苹果进入Micro LED显示领域以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关于这项技术进展的“炒作”。然而,5月底友达光电传来的消息并不“好”。

microled 量产(microled厂商)

友达micro LED“尚无时间表”

据DIGITIMES报道,友达光电(AUO)表示,目前还没有Micro LED显示产品的具体路线图和量产时间表。一般来说,显示行业对“无时间表”的认可是三到五年内“有可能”落地。友达的表态无疑与业界期待的Micro LED的早期突破“相去甚远”。尤其是友达刚刚在micro LED技术取得新成果之后,这一说法就更有意义了。

Micro LED量产很酷。真相比想象的更复杂。

在5月下旬举办的SID Display Week 2018展会上,友达展示了采用LTPS-TFT背板驱动的8英寸Micro LED显示装置原型。该产品采用30微米Micro LED晶体,分辨率密度为169ppi。该产品几乎是Micro LED行业展示的技术含量最高的样品之一。

友达的技术突破与其“无量产时间表”的说法形成鲜明对比。这让不少业内人士对Micro LED的未来感到担忧。

Micro LED的5大应用应区别对待

对于友达的新立场,笔者认为,无论是过度乐观还是过度悲观的态度都不符合Micro LED产业发展的现实。事实上,Micro LED 技术有多达5 种不同类型的显示应用。每个申请的难度也有很大差异,市场流程更是多种多样。

首先,第一类是AUO SID Display Week 2018展会上展示的中小尺寸显示应用:目标市场是手机屏幕,竞争技术是柔性OLED显示。对于这一应用,Micro LED必须实现400PPI以上的分辨率、柔性屏幕、巨大的产量规模和经济性,才能与蓬勃发展的OLED技术“竞争市场”。友达所谓的“无时间表”主要是针对这个市场的产品。

其次,Micro LED也将应用于更小的屏幕。例如VR显示。该领域未来主要竞争技术是硅基背板OLED。其核心技术特点是更高的PPI,甚至需要达到2000PPI才能达到理想的近眼显示效果。显然,Micro LED在这方面的技术能力还达不到标准,量产无从谈起。

第三,Micro LED也可能应用于更大的显示设备,例如彩电。在这种大尺寸应用中,Micro LED的PPI像素密度并没有那么高,现有技术完全可以胜任。不过,随着液晶电视以55-75英寸大尺寸为主,以及OLED大尺寸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Micro LED的成本经济性是彩电领域的“大问题”。

第四,Micro LED可应用于工程大屏显示市场。比如索尼2016年推出的黑晶LED大屏就可以认为是符合Micro LED标准的产品。在超大显示面积的工程大屏幕领域,Micro LED不需要与液晶、OLED等平板显示技术直接竞争。因为后者的拼接显示无法避免出现屏幕缝隙。同时,工程市场对Micro LED产量的规模和经济性要求较低。未来,小间距LED显示技术从表面贴装过渡到COB进而进入Micro LED时代是公认的路线图。 ——在这方面其实已经“量产”了,只不过LED晶粒并没有缩小到10-50微米,而是采用了100-300微米。

Micro LED量产很酷。真相比想象的更复杂。

第五,Micro LED技术还可用于液晶背光源。台湾厂商基于该技术推出了电竞级高端液晶产品。理论上,采用Micro LED背光源的液晶显示系统渴望在色彩、HDR等方面达到与OLED媲美的成绩。在背光源市场,Micro LED技术也被称为mini-LED:后者主要是指技术上的优势。 LED晶体的颗粒尺寸和排列密度规格更加宽松,有利于Micro LED的“量产”。

总之,Micro LED的应用类型有很大不同。 PPI指标范围从近眼VR的一两千PPI到背光或工程大屏的几十PPI。技术难度差距非常大。面对如此广阔的市场背景,Micro LED产品想要实现“一次性全线量产突破”显然是不可能的。目前,背光源和工程大屏是Micro LED相关技术起点较低、快速落地的绿色利基市场。

Micro LED技术是台湾厂商的“焦虑”

全球Micro LED显示技术阵营中,充电速度最快的是台湾阵营;最具吸引力的是苹果公司。通过对整个显示产业体系的研究,可以发现两大阵营有着“相似的利益”。

对于苹果来说,其OLED屏幕受到三星供应限制,长期以来无法采购OLED手机屏幕。三星独家的OLED屏幕成为2010年至2017年间三星手机的最大卖点。这也是苹果在2013-2014年评估micro LED后决定进入这一领域的直接原因,即必须打破“对手地位”手机屏幕上。当然,苹果在屏幕方面的发力不仅是micro LED的支点,还有其与LG等公司在OLED屏幕上的合作。

对于台湾显示器产业来说,在LCD时代一度取得了全球第二的“优势地位”。然而,近年来,新技术、新产能的投资却显得“力不从心”。在OLED和大尺寸液晶产品方面,已经被我国大陆超越。在此背景下,台湾显示产业链希望通过打造一个小众但技术壁垒较高的产品,即Micro LED来实现“差异化发展和生存”。换言之,对于台湾面板产业和显示阵营来说,选择micro LED并不是“最优方案”,而是“无奈方案”,并不会引起“竞争压力下的焦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苹果的micro LED和台湾的micro LED都具有“突破工具”的特点。这一特点的另一面是,Micro LED并不是大众显示市场的主流:更多显示巨头在资金实力允许的情况下更愿意开发OLED和大尺寸LCD产品。就后两者而言,仅内地在过去三五年就投入了400至50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上述观点的另一个体现是,当在OLED和LCD方面拥有强大能力的企业进入micro LED市场时,它们将更加关注“工程显示”。例如三星、LG已经全面布局Micro LED和大屏项目。小间距LED显示屏。在这些品牌看来,micro LED并不是与OLED和液晶竞争,而是对OLED和液晶“做不好或做不好”的领域进行补充。

Micro LED未来将如何走:我们也来看看工程大屏

2014-2017年以来,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增速一直在60-80%以上。 2018年,仅国内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规模就预计将达到100亿元。而随着智慧社会、大数据和智能产业的发展,工程大屏显示的未来增长将会“更好”。

基于这样的市场认识,笔者认为目前Micro LED最好的出路在于工程大屏市场。在这个市场上,Micro LED并不需要极高的PPI指标—— 高PPI是Micro LED显示技术的最大难点;同时,我们也可以告别OLED与液晶——的“正面竞争”,这是Micro LED技术最大的竞争压力;甚至,Micro LED在工程市场的应用并不需要非常经济。如果——每平方米的成本能够降低到3万到5万元(对应液晶产品为2000元),就可以广泛普及。

对于一项新的显示技术来说,其成长前景不仅仅取决于“技术”因素。它还取决于竞争因素和市场承受能力因素。在工程市场,Micro LED虽然无法发挥其固有的“极限性能”,但从竞争力和市场承受能力来看,它是“可行的”。

后者就像台湾企业目前推出的采用Micro LED(MINI-LED)技术的液晶背光显示产品一样:适当降低技术门槛,寻求市场可行性。 ——然而,液晶背光市场毕竟不是一个“长期市场”。在LCD向OLED过渡的大趋势下,背光产品已经没有“战略未来”。 Micro LED在背光市场的应用只能作为短期策略、第一桶金、权宜之计,为进一步创新赢得先机。

换句话说,在传统显示市场,Micro LED无法避免与OLED的正面竞争。不过,由于OLED先行者的投资、规模和成熟度优势,micro LED阵营的未来并不乐观。相反,在全球工程大屏市场,Micro LED可以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自强不息,拥有更好的未来。

笔者相信友达会对以上有更详细的分析。这也构成了友达对于“直接面对OLED与LCD竞争的micro LED产品类型”的理解。 “有技术研发”但“没有量产”。另一方面,COB-LED大屏产品在2018年走在了潮流的前沿,Micro LED等更先进技术的推出恰逢其时:Micro LED的前景引领工程大屏市场前景广阔。

校园导向标识牌(校园导向标识设计案例)
上一篇 2024-06-24 16:10:22
不锈钢字怎么安装方法(不锈钢字怎么安装视频)
下一篇 2024-06-24 17:02:37

相关推荐